华夏时报(www.chinatimes.net.cn)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
7月份,利润利润随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,增长造业增幅政策新动能持续培育壮大、术制工业生产保持稳定,明显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恢复态势。
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1—7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91.7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
“总体看,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延续平稳恢复态势,但同时也要看到,国内消费需求依然偏弱,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继续巩固。下阶段,要更加有力扩大内需,针对性采取措施畅通经济循环,落实落细各项改革部署,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,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。”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。
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张迪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当前,“有效需求不足”仍是主要问题,同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外需开始疲软在未来有可能拖累出口增速。需求不振导致6月和7月的产销率低于2022和2023年均值,因此将工业企业需求来源切换为内需是下一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,也是保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。
“7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‘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’,关注‘两新’政策落地对商品消费的改善。年内财政政策加码仍有较大空间。”张迪表示。
新质生产力促进相关行业利润大幅增长
于卫宁表示,当前,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有所加快。
从数据来看,1—7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.6%,比1—6月份加快0.1个百分点,延续稳定恢复态势。
在张迪看来,7月份企业利润率同比上行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端的压力继续缓解。从PMI来看,7月原材料购进价格较前值51.7%下降至49.9%,掉入收缩区间。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环比下降至8.41元,低于前值的8.43元。
分行业看,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有21个行业利润增速比上月累计加快或降幅收窄,回升面超过五成。7月份,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.1%,增速比6月份加快0.5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加快。
一个亮点是,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利润增速保持高位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—7月份,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2.8%,大幅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.2个百分点,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.1个百分点,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六成,引领作用明显。其中,锂离子电池制造、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、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.6%、16.0%、9.2%,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。
与此同时,装备制造业利润稳定增长。1—7月份,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.1%,保持稳定增长,为规上工业利润恢复提供重要支撑。从占比看,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5.1%,同比提高0.8个百分点,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优化。从行业看,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6个实现增长,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、电子等行业在生产快速增长带动下,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6.9%、25.1%,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。
消费品制造业利润也保持两位数增长。1—7月份,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0.2%,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6.6个百分点。一个亮点是,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,有1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,8个行业增速超过10%。其中,造纸、化纤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.08倍、1.05倍,农副食品、纺织、印刷、文教工美、酒饮料茶、家具行业利润增长12.4%—23.9%。
年内财政政策加码仍有较大空间
不过在财信研究院宏观分析师胡文艳看来,从决定企业利润的量、价、成本三因素框架看,工业生产增速继续放缓、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抬升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(PPI)同比持平,均不利于工业利润增速回升,过去两年同期基数大幅走低是推动7月工业利润改善的主因。
当前,工业企业资产、负债增速加快放缓,微观主体信心亟待提振。
一方面,受益于采掘工业PPI价格上涨、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见效等的影响,1-7月份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利润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1.3和0.5个百分点,边际支撑作用明显。
另一方面,受需求端持续疲软,汽车制造、金属制品等行业利润明显减少的影响,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累计增速较上月回落0.5个百分点至6.1%,为主要拖累项。
从数据来看,7月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0.1个百分点,其中资产、负债增速延续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回落态势,且近两个月放缓速度加快,表明微观主体主动加杠杆意愿持续偏弱。分企业类型看,私企和外企资产负债增速放缓速度更快,投资意愿亟待提振。
往后看,受PPI改善力度趋弱,基数效应先升后降,库销比仍处于高位。
“国内供强需弱格局下,工业生产对企业利润支撑难以大幅提高,预计未来工业利润持续修复存在一定压力。”胡文艳表示。
张迪也表示,年内财政政策加码仍有较大空间,流动性方面未来仍有进一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必要,降准也可能会到来,幅度可能在25—50BP。
按照预测,随着需求改善推动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和政策加力呵护,预计企业单位成本有望温和改善。
责任编辑:徐芸茜 主编:公培佳